大学生兼职

文档更新于2022-03-02 19:14|4.5分(高于98%的文档) |140|81




一、 项目描述1、 项目背景我国大学生兼职的现状:一,寻找兼职渠道较单一,大多数通过网站和中介;二,网站信息虚假成分高,中介收费较高;三,所提供兼职多为体力活,与专业相关度低;四,兼职收入低,讨薪难;五,兼职过程中合法权益普遍受侵,维权难且学生维权意识薄弱;六,高校只提校内勤工俭学,很少与企业沟通为学生提校外兼职。经调查统计约六成大学生找兼职通过中介、校园海报和媒体信息,而通过熟人介绍、学校提供和人才市场招聘这些可靠途径寻找兼职的比重太小。因此,才有了众多媒体对大学生兼职的负面报道,例如大学生兼职遭遇“黑中介”和“黑单位”、受网络虚假信息欺骗等等负面案例。数据显示有 593%的大学生认为其兼职与所学专业不相关,另有221%的大学生认为有点相关,被认为与自身专业比较相关和非常相关的占比不到 20%,说明大学生兼职与其所学专业相关度不大,大学生兼职实践难以与所学专业理论相结合。与此同时,兼职市场也存在所提供的兼职岗位过少,兼职类型过于集中化等问题。许多大学生做兼职有找技术活和脑力活的想法,但兼职市场提供岗位过于集中,加上大学生兼职人员往往供过于求,扎堆选择轻松活、技术活而避开苦力活、压力活和业绩活,导致兼职市场之间供求严重失衡。我们关注到约五成大学生认为兼职会影响学习,更严重的是,还有近两成大学生选择请假逃课的方式去做兼职。其中的社会原因主要是兼职市场兼职人员供求信息不对称,许多兼职单位通过中介或网络招聘兼职需要付招聘费用,兼职单位为了减少招聘费用和使用熟练操作的兼职人员,偏向于招收每周能抽出更多时间做兼职的长期兼职人员。一旦这样的兼职单位处于业务繁忙阶段,大学生就不得不勉强占用学习时间甚至请假逃课赴约参与兼职。法律法规在大学生兼职权益方面的保障存在空白。根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法适用于基于订立劳动合同而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国家劳动部 1995年印发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然而,由于大多数兼职学生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或者被私人雇佣,此类学生不是劳动法的保护对象。缺乏了法律法规的保障,加上行政部门对兼职市场管理不到位,是大学生兼职权益受侵又难以实现维权的重要原因。高校缺乏完善的兼职招聘系统,“黑中介”和“黑单位”泛滥。一方面,高校对学生兼职重视度不足,往往只提供少量勤工俭学岗位,所提供兼职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兼职的需求;另一方面,面对兼职岗位供不应求和信息不对称的大学生兼职市场,不少中介和单位别有用心,部分中介通过海报和网站等虚假广告招聘学生,从中收取大学生中介费和企业招聘广告费,部分单位则在工资、工时和工作内容上为难学生。2、 项目宗旨旨在为兼职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求职平台, 完善大学生的兼职权益保障措施 。3、 项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