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书APP

文档更新于2022-03-02 19:14|4.5分(高于98%的文档) |136|28




衣书项目计划书立项人:陈雅倩 同济大学哲学系二年级美学方向硕士生 学号 1434655联系方式: jenny-2507@163com +49-1577-1264-764 +8615900731975( 9月前不可用)成员:周琳琳 同济大学哲学系二年级美学方向硕士生联系方式: 467622722@qqcom +8613918924006成员:孟新建 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二年级硕士生联系方式: 990888340@qqcom项目目标 :建立服饰博物馆及学术讨论区(含专门的汉服图文库),交互设计及设计师筛选机制,重新普及剪裁技能以及建立可持续发展消费生产链。意义陈述 : 衣书,关于衣服的一本书。我们希望通过对衣服的生成过程,文化意义,以及制作体验囊括,经由商品程序能对衣服这一日用之物进行重新解构,以达到其意义的重新生成以及衣物资源节约的目的。现代社会的分工在不断将人类技能专门化,这在一方面是好事,提高了社会整体生产率,但在另一方面对单个人来说却是对生命经验多样化的剥夺在此,我们对后者并不能全盘解决,但我们的项目是基于这一问题从衣服这一个日用之物来进行突破的一个尝试。衣服在分工的生产状态下,只是一件分工集成的商品,用钱即可换得。衣服与一般人的关系,只是购买与穿着的关系。但曾经,衣服是通过人手,通常是女性的手测量,裁剪缝制而成,里面有情感意义的生成,以及人的力量的展现。衣物本身与美有关,与对身体的修饰有关,与设计、穿着者对世界的理解有关。服饰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不仅仅作保暖之用,现代时装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过去设计者与穿着者是合一或者关系紧密的,而在现代的工业生产进程中,设计者与穿着者则是完全是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双方各只是商业关系的一环。也就是过去与现代衣物所传达的意义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不同的意义会使我们对于衣物采取不同的态度。有情感意义及我们自己参与生成的衣物,通常我们会使用得更久或者用别的方式将其妥善处理,而买来的衣物,则是只要可更换时便可随意丢弃的物什。这衣物资源浪费的一个原因。我们希望通过对衣服意义生成的重构,达到与衣服有关的生命经验的丰富,从而在这一意义上唤起人们对衣物的珍惜,通过再设计或者与他人交换等处置方式,来达到衣物资源的节约。第一阶段 : APP制作及学术资源、供应链及设计师资源整合( 3-5个月)第二阶段 : 试运行( 1个月)APP制作 :采用迷宫式导入界面,摒弃杂乱的店铺界面。分别有博物馆学术区,原创设计区,剪裁技能区三大板块。博物馆学术区 :按国别历史时期建立图片库,建立现代服装演变史图文库,汉服制式图文库,学术研究文库(含哲学视野),交流讨论贴吧原创设计区 :分为自主设计区,与设计师交互设计区以及设计师作品发布区。自主设计区会通过一些简单程序(符号游戏与交互搜素)实现自主设计一些简单衣物的目的。与设计师的交互设计区,是购买者同设计师进行互动,自己发布设计要求,或者直接让设计师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设计的板块。设计师作品发布区,鼓励所有有服装制作技能的人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