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无“线”智能监护仪

文档更新于2022-03-02 19:19|4.5分(高于98%的文档) |459|82




第 5页综述一、项目描述11项目背景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国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健康指标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前列,但重大传染性疾病所带来的压力并没有得到减轻,曾经的非典、甲流等严重影响了国民的生理健康。突发重大传染性疾病由于发病危险性高、突发性强、患者数量大,故而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及时、准确地获取患者身体的异常症状是对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的关键,如何有效控制传染病的蔓延成为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的防控体系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这个体系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对症状比较轻的,不构成留院治疗仅需居家隔离观察的患者监测,这些患者是高危人群,控制他们对于缓解疫情的蔓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部分人群数量庞大,单靠疾控人员手工收集被监测对象的人体基本信息(体温、心率等)是比较困难的,也是无法实时监控的。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借助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等通信设备,可以快速获得疾病信息并得以反馈,更加便捷、可靠,为准确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同时对分散患者的人体基本信息进行实时的远程检测,让患者得到更好的监护和监控。尤其对一些高危人群采用远距离实时动态监控,从而控制疫情的蔓延,对需隔离的患者进行远距离实时监控,避免患者与医护人员接触,减少传染概率,又能及时掌握患者情况。目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疾病监控方式被很多国家采用。国外远程医疗系统起步较早,最早是在 1959年,放射科专家站在一座大楼上,当时采用电视摄像专送的办法,观看在另一座楼上出示的 X光片,虽然这种电缆传输方式能力有限,但是为远程医疗开启了先河。远程医疗技术真正发展并活跃起来是在八十年代,美国在 1986年将麻省与在弗罗里达的两处医疗中心相联系,组成了第一套商业化远程医疗系统,这种商业化的发展模式更是加快了人们对远程医疗技术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技术发展,现在远程监护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社区、甚至普通家庭以及急救系统。美国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在农村建立远程医疗国家实验室,这对于全国医疗建设是一项突破性成就;在欧洲,各国正在积

第 6页极建设“电子医生”远程医疗系统,这样医生和患者就可以不用路途奔波,提高效率的同时还扩大了医疗体系覆盖范围;在澳大利亚,悉尼技术大学正在开发一款名为个人健康终端的移动心率监控系统,用来监控病人的心率、血压、体重等。整个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具有蓝牙和 GPS功能的智能手机,还包括一个无线感应器,用来获取病人的信息并传输到智能手机上。智能手机可以利用 SMS短信功能将信息远程发送到医疗服务中心,或者可以实时发送至医生以及医护人员手机;在日本,东京上野一家公司开发了一套可以远程传输各种医疗透视照片资料的医疗系统。该系统基于透视存片技术和远程网络技术,实现医院和患者可以实现双方互动。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外已经开始建立了电话传输的心电图监测中心,主要是利用电话传输。我国在远程医疗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也已经不是一个陌生概念。珠海中立 TTM监测仪,可以实现远程院外患者实时心电监护,需一个固定的电话,利用模块将心电数据进行点对点式的传输,这是传统心电图监测技术的飞跃。只要有固定电话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把任何人的心电图监测出来,通过固定电话把他的心电图传到监护中心,监护中心给他分析。该检测仪的主要的缺点是只能应用于固定电话,其传输方式是有线传输,限制了其大范围监测的能力,因为大部分人群活动的范围并不是在有电话的地方。它的局限性限制了用户的活动范围,患者只能在有线电话控制范围内进行活动,而且其不能随时与监控中心保持连接,有问题时找电话传输,若没有固定电话的地方没就有办法实现远程监护。近几年,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远程监护领域:(1) 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的远程监护蜂窝移动通信发展速度快,技术比较成熟,广泛用于各行各业的远距离通信,远程监护系统中多数采用 GSM、GPRS和 3G技术。蜂窝网络覆盖范围广,几乎全覆盖人们日常生活区域,基于蜂窝技术的远程监护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使患者在网络的覆盖范围内,实时的将数据远程传输到监护系统中心。另外,Internet网络在医院里也很普及,医护人员可以很容易看到监护中心的情况。(2) 基于卫星通信的远程监护卫星通信系统可实现覆盖全球范围的通信需求, 覆盖面广、带宽高、延迟短,并能提供不同传输速率,且系统容易控制不易遭到破坏。但是由于运行成本过高,卫星通信不适合普通用户,只是适用于特殊情景和特殊需要(如军用通信) 。目前,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已采用了卫星通信进行远程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