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一生人

文档更新于2022-03-02 19:18|4.5分(高于98%的文档) |178|69




3一摘要康养一生人,顾名思义,注重人一生的健康与保健,然而,面对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巨大压力,我们固然应该首先考虑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养老依然是康养问题的核心,而现今发展健康与养老服务产业(简称康养产业)也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等指导性的文件,且逐步形成了国家对康养产业的顶层设计,为康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然而,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电子商务通常情况下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无疑,康养产业和电子商务的相互结合将会大大推动康养电子商务的发展。二市场需求分析21我国现状随着全球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全球社会开始对“社区养老”逐渐达成共识,打造“养老社区”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到2010年底,中国65岁以上老人所占比例已经达到8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单纯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化的需求。面对老年人口的现状,中国未来可能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购买服务甚至养老专项按揭贷款等手段加快解决老龄问题。养老正在突破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形成家庭、社区、市场化养老并存的局面,出现了异地养老、以房养老、“侯鸟式”养老以及生态养老等新模式。养老产业开始走出一条与国际经验接轨的社会化、市场化的道路。22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状况

4养老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并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带动效应。老龄人口的增多拉动产生老龄人群的服务需求增长,比如对医疗卫生、休闲保健、托管托养、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服务需求。当前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养老服务产品的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这些都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从国内市场来看,养老产业尚处于“沉睡”阶段,很多商机有待开发。国内养老市场空间巨大,“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新增800万,总数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预测,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245亿人,占总人口 的17%。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呈现老龄人口多、增长速度快的特点,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 而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却显得有些滞后,其市场空间及后发优势十分可观。未来的5-10年间,中国康养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康养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涉及医疗、社保、体育、文化、旅游、家政、信息等多方面,可以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对扩内需、促就业、惠民生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健康老龄化’巨大刚性需求的长久之计。三用户需求分析31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要有良好的市场,就必须从用户客群着手,了解用户面临的相关的问题和需求。从用户的消费需求角度讲,康养产业所能达到的市场规模不可能超过一定时空范围内康养服务供给的总量。目前一些康养服务的稀缺主要原因就在于供给总量不足。拿最常见的“看病难”来说,主要就是由于人均医生数的严重不足造成的。据卫生部统计,2011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为246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为182人,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一半(2005年美国的人均医生数是每千人359个)。很多城市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困境也主要是供给不足造成的。康养消费很多具有公共福利性质(特别是医疗和养老),康养消费权是一类基本人权,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养服务需求的根本途径是增加有效供给。特别是进入老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