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农村中小学生法律知识对策研究

文档更新于2022-03-02 19:14|4.5分(高于98%的文档) |306|70




项目名称普及农村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的对策研究项目起止时间 2016年 5月 至 201 6年 8月负责人姓名 学号 专业 所在学院 联系电话 E-mail陈衍君 14030030法学 法学院 13654068276 708990756@qqcom项目组成员郝婧伊 14030159法学 法学院 15566083849 2289136270@qqcom姚怡兵 14030067法学 法学院 15734060520 2297671838@qqcom赵幸琳 14030018法学 法学院 13654028804 977431141@qqcom彭亚楠 14030011法学 法学院 13032414390 836641231@qqcom指导教师姓名 田鹏辉 职务 /职称 教授所在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联系电话 13066618136 E-mailtph1970@163com一、 项目简介现今的社会背景下,法治中国成为一项重要的国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党中央就法治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标志着我们党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所谓“全面依法治国”,是指全方位、全社会地践行法治中国。全方位就是多角度、多方面,结合到本项目来说,就是使受众群体从小到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大到刑事犯罪等法律知识都有相关的了解。“全社会”结合本项目,就是指普法的对象不仅包括城市居民,还应包括农村群众;不仅包括大学生,还应包括其他阶段的学生。显而易见的是,农村群众、中小学生是知法、懂法、用法方面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不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不知道怎样维权的窘境。所以为了响应中央提出“法治中国”的战略,旨在提高农村群众、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全民法律素养,建设和谐社会,本团队将开展“送法下乡”等一系列本质为法律援助的普法活动。

二、 申请理由(一)团队素质我们团队由五名大二学生组成,全部来自法律专业,我们已有半年的合作时间,这半年来的合作让我们团队具备了较好的团队协作性和很强的凝聚力,长时间的准备使我们对这个项目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共同的目标使我们团队不断进步。我们富有激情,有着新鲜的想法和强烈的下乡普法的欲望,我们想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际行动,将法律知识播种到乡下的中小学孩子们的心田里。我们在努力学习法律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关注着社会热点问题,在确立此项目之后积极进行了调研活动,为提供专业的、独特的、可行的建议奠定基础。希望通过我们的集体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二)具备的知识、条件、特长、兴趣1我们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有一定的法律素养,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与导师和有经验的学长学姐的交流中不断探索。通过网上调查及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乡下中小学学生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后,形成了一份调研报告,并由此做出了解决方案。2我们是大二学生,褪去了大一时的青涩,有了更多的成熟和稳重,面对中小学生会更加懂得对待他们的方式和与他们沟通的方法,同时我们在课程上的时间较为宽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下乡普法,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项目中。3我们的团队的成员曾参加过为中小学生普法的相关活动,我们整个团队对项目也有着一定了解,加之,我们的专业与之息息相关,我们对此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4我们通过网上调查、向周边人群了解信息、实地走访等方法,真实的直观的剖析了下乡为中小学生普法的想法,并确定为此付诸实践,这大大增强了我们团队的可信度。5我们团队中有两位同学来自农村,对农村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法律知识淡漠、法律意识欠缺等情况较为了解,这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前期准备1我们通过对“沈北大学城”各大学校的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他们对自己在中小学时候所了解的法律知识多少的数据,调查了他们接受普法教育活动是否频繁和便捷。2我们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方式,接收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不同身份的人下乡为中小学生普法的意见或者建议,总结归纳,做出可行性的全面的方案。3对下乡为中小学生普法所能带来的利与弊进行了分析,在不耽误学生正常课程、正常生活的同时,我们会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讲解法律知识。4在做好法律知识主讲内容及讲解形式的情况下,我们会在下乡之前筹集好所需材料的经费。此外,我们会拿出自己攒下的钱为学生带去一份心意,我们的团队是有水平有热心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