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高于98%的文档) |527|94
|“丝路故人”公益影像NGO项目前言简介:“一带一路”战略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13个省(直辖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包括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直辖市)及部分海外地区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土耳其、俄罗斯等地。政策措施社会公众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丝路沿线这个庞大群体的真实处境,尤其是内心世界,对于公众而言仍是迷雾一团。“丝路故人”公益影像NGO项目正是在“一带一路”的缘由下发起,通过纪录片、专题片、纪实摄影、非虚构文学和口述史等影像手段,以理性、感性方式结合的立体化呈现,尽可能让全社会感知到丝绸之路上的农村家庭在历史变革中的“真样貌”。项目结合“互联网+”形势下新媒体的传播策略,对丝路沿线地区人文地貌的描绘和人物群像的刻画,进而反映中国农村家庭近三十年来的变迁和兴衰,折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在各方面的的进步和发展,这是跨越时代的故事。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语种齐全的外语类高校,我们也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吸纳小语种的志愿者,将视野拓展到海外,将丝路文明的名片由影像的方式传递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该项目主打纪录片,每期聚焦一个丝绸之路上的农村家庭,通过对家中祖孙三代,60后、70后、80后、90后的实地跟拍和访谈对话来展现每个家庭不同时代的生活状态与家庭故事,通过对于受访家庭的串联,进而折射出丝路上的社会状况和人文理念的发展,比如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关注他们做出这种生活选择(与孩子常年分隔两地)的心态、处境,也通过他们来讲述留守状态对亲情关系的影响。通过60后、70后的口述史结合当地文物馆和残留资料回顾发展状况,同步进行调研。我们创新性地在影像计划中融入“刺探者”这一角色,鼓励和支持不同的社会角色,尤其是年轻人能够带着我们的镜头去走访,运用口述历史的方法,透过他们的视角,采用影像拍摄的技术,制作一部小型口述历史纪录片,以此挖掘丝绸之路演变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记忆,记录每一个农村小家庭的经历,传承家族情感。该项目的产生是基于新闻与传播学院在2013-2015年完成的两期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分别是《幸福助力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纪实短片拍摄计划》和《幸福助力留守儿童——纪
实成长短片拍摄计划》,两期项目的评定结果均为优秀,两期项目通过公益影像的方式拍摄新生代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印象幸福DIY短片,帮助他们捕捉属于他们的与这个城市之间的幸福瞬间,在为他们记录甜蜜的同时,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沟通,拍摄,了解他们的生存现状,走进他们的生活,帮助增强他们在这个社会的归属感、社会认同感和融入感。项目同时获得陕西省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并作为学校第一支代表团应邀出席了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获得诸多好评。【我们将收获】【一次】跨越年龄与时代的真诚交流——两把平等相对的椅子,一部静静转动的摄像机,倾听一个个简简单单“丝绸之路”上的农村家庭,他们的不平凡的故事,倾听半个世纪前的青春与伤痕。【一部】传记式的普通家庭的人生纪录片,如果没有讲述和传承,记忆都将消散在风中,让更多的家庭参与,让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参与,让更多的媒体参与,让更多的NGO参与。【一场】对历史的认真审视——历史由人民塑造,也应当由人民讲述。我们拿起摄像机,让讲述与审视从普通的农村家庭开始。【一个】能量无限的传播空间——优酷公益频道、土豆自频道、荔枝FM、网易云音乐、微博微信等,这些专业机构合作的传播平台和行业资讯,将会帮助我们放大更多的公益声音,传递更多的公益能量。【一群】校内老师的专业指导和业界老师的支持——他们的参与与评审、授课、沙龙,是我们影像记录历史的同路人,还有更多的志愿者在陆续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