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高于98%的文档) |214|64
|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创新设计与研究“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是一个创新性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它是基于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跳脱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束缚的新型智能化管理模式管理系统。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随着云计算、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以及电子科技类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中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也随之而来,但是我们会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各类信息,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信息并迅速的做出策略,努力将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做到更加完美。1项目背景11产业背景随着互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所处的信息大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为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也发生了急剧变化,读者信息需求呈现出综合化、社会化、电子化、集成化、高效化等新的特点。读者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单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经难以满足信息客户的需求。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由单一方面转向全方位。只有共享才能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只有共享才可提高优秀文献的传播速度与深度,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改变旧的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按照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信息挖掘、知识发现、智能代理等技术,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层次加工,积极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知识交
流桥梁的作用,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简况可概括为以下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3)。建国之初,人民政府除继续巩固、发展老解放区图书馆外,接管了国民党政府遗留下来的各级图书馆并大力进行改造:首先确立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原则;调整藏书成份,补充马列经典著作;积极开展图书流通工作,完善工作环节,使馆藏为人民群众所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整顿干部队伍。经过几年努力,使旧图书馆面目一新,成为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学习科学文化的重要设施。第二阶段(1954~1965)。①为发展图书馆事业,1955年7月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指示,同年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了《关于工会图书馆工作的规定》、《关于清理工会图书馆藏书的决定》;1956年7月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向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提出《明确图书馆的方针和任务为大力配合向科学进军而奋斗》的报告;1957年9月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批准了《全国图书协调方案》;②公共图书馆除通过文献流通向人民群众广泛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文化教育工作外,还明确提出了要为科学研究服务。③加强基础工作,清理积压图书,补充馆藏,进行集中编目,编制联合目录,改进目录组织,完善规章制度等。4聘请苏联图书馆学专家来华讲学,组织翻译苏联图书馆学著作,学习列宁关于图书馆事业的理论和苏联图书馆的实践经验。51956年,改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修科为4年制的图书馆学系,并在各系统图书馆广泛举办业余学校和培训班,培训在职干部等等。第三阶段(1966~1976)。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图书馆事业遭到严重干扰与破坏。1966年以前17年的成就被全盘否定,把图书馆为工农兵服务与为知识分子服务对立起来。许多图书馆被迫长期关闭,把大量书刊作为"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