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高于98%的文档) |374|44
|11项目背景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指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使得垃圾的排放量与日俱增,这就给城市带来了相当大的负担 ,垃圾处理方法不当或不及时会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我国近年来的人均生活垃圾的排放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并且增长的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但与此同时,垃圾处理的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垃圾产生的速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垃圾的清运和收集过程中都实行垃圾混合处理的方法,不管垃圾是属于什么种类,在清运时统统将其混在一起。这种处理方法不仅无法将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再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一些有害的危险物品还可能混杂在内,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此外也不利于垃圾的下一步清理工作,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我国居民垃圾与西方国家居民垃圾最大不同在于垃圾中含大量的厨余垃圾 ,而西方家庭由于一般购买半成品食材或净菜,厨余物的产生节点前移出家庭,且采用分餐制进食,餐余垃圾很少。而我国的食材供应模式和家庭饮食习惯,使得居民垃圾中厨余垃圾含量普遍达 50%以上,随季节和地区饮食习惯的不同 ,小部分地区包括果皮在内的厨余垃圾可占居民垃圾总量的 80%以上。因此,干湿分开可显著地减少垃圾。居民垃圾的恶臭来源于厨余垃圾,是居民对垃圾处理设施避之不及的原因之一,它既是垃圾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也是孳生有害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温床,又是造成各种在国外运转良好的垃圾分类设施在国内无法正常运转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最迫切的就是将厨余垃圾从居民垃圾中分离出来,之后居民垃圾就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再生利用,垃圾中的其他成分由于干燥、松散且不易腐败,可采用机械或人工分拣的方式回收其中的可利用物质,降低末端设施处置负荷。上海 2011年起试点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即将垃圾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两类,不仅简化了分类标准,变得更加易于操作,且居民也能更好地接受。但如何确保垃圾被正确地分类投放,如何确保已分类投放的垃圾在转运和处置过程中不被再次混合,如何实现垃圾产出、运输到处理的信息化管理,都是政府管理工作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一体化的科学管理已经成为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一大挑战。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日本是一个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 ,分类回收是垃圾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措施 ,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因此日本的公共场所 ,如自动售卖机旁、停车场、机场、火车站、风景区都有形状各异但标识相同的垃圾分类回收箱。日本凭借一套完整的垃圾回收系统 ,市民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德国早在 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体系,它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系统建立在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