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高于98%的文档) |530|55
|第二届“互联网 +”大赛报名表项目名称 互联网 +工程地质信息平台组别 □创意组 √ 初创组 □成长组类别 □ “互联网 + ”现代农业 □ “互联网 +”制造业□ “互联网 + ”信息技术 服务 □ “互联网 + ”商务服务√ “互联网 + ”公共服务 □ “互联网 + ”公益创业项目主持人及成员 主持人 姓名 所在学校 毕业时间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马维谦 西北大学 20176本科 资源勘查工程成员 彭恒 西北大学 20176本科 资源勘查工程杨语 西北工业大学 20176本科 工业设计张浩 西北工业大学 20176本科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指导教师 贾鹏飞 西北大学 博士一 、 项 目简 介( 500字以内 ) 建立基于 MAPGIS-IMS和实时降雨大数据的以减灾防灾为核心的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智能预警预报系统,该系统也是全国第一个基于 WEBGIS的实时滑坡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互联网与气象等有关部门相连接,实现了在降雨过程中及台风或暴雨来临时将实时降雨数据通过 Internet等通讯方式传至该系统,结合预警预报模块,对研究区滑坡灾害进行智能预警预报的功能,并结合风险评价结果,实现了滑坡灾害风险预警,据此进行风险管理的功能。1、基于 GIS技术,利用信息量模型与逻辑回归模型开展滑坡灾害空间预测研究,编制滑坡灾害易发分区图,为滑坡灾害的风险预测及实时预警预报提供基础资料 ;2、采用相关分析确定区域滑坡与不同降雨因子的相关性 ;将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成果与降雨量危险性分析结果结合,开展滑坡灾害时空耦合预警预报模型研究,为预警预报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3、在充分研究评价区承灾体特性的基础上开展滑坡灾害易损性及滑坡灾害风险预测研究,使得预警预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4、在总结国内外可接受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滑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可为有效提高滑坡灾害防治水平提供技术支持。在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 WEBGIS技术,研制以减灾防灾决策支持为核心的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智能预警预报系统。
二、项目实施背景滑坡灾害属于地质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灾种,它不仅给人类带来威胁,而且对环境、资源、财产等具有破坏性。我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频度高,区域性、季节性强,每年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200亿元人民币,死亡人口在 1000人左右。并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而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地质灾害的总体特点是 :地质灾害理论研究和防治水平逐步在提高,但灾害破坏却越来越严重,全国地质灾害大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受潜在地质灾害困扰的县级城镇达 40()多个,有 1万多个村庄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威胁。其原因之一是预防性研究远远跟不上治理工程。2006年 1月 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预案编制目的是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公共突发事件分类分级时自然灾害被率先提出,主要包括水早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预案的运行机制重点是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这一法令法规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从法规角度将预测预警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并提出了预测预警的总体方案。减少滑坡灾害的重要措施是从区域滑坡灾害分布规律研究开始,开展滑坡灾害预测预报研究。按照时空关系,滑坡灾害预测预报可分为空间和时间两大类。事实上,空间预测是时间预测预报的先决条件,在明确预测对象后,方可有目的的开展滑坡灾害的时间预测预报。因而一般而言,滑坡灾害空间和时间预测具有先后次序关系 ;但从减灾的角度考虑,两者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即可以在时间预测之外进行空间预测。空间预测能够为人类活动选择稳定性较好的地段,以保障生命和财产尽可能免遭滑坡的袭击。滑坡的大量发生与降雨的关系密不可分。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的滑坡是发生在降雨期或降雨之后。同时,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滑坡灾害时空预测预报的范畴和功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和延伸。建立一个基于网络技术的滑坡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实现滑坡灾害时间与空间预测预报的统一,对滑坡灾害的减灾与防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核心是在研究开发滑坡灾害时空预测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基于 Internet的滑坡灾害实时预报系统,实现与网络连接的滑坡灾害实时预普预报与减灾防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