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透射电镜染色装置

文档更新于2022-03-02 19:18|4.5分(高于98%的文档) |133|50




参赛项目 项目名称改进型透射电镜染色装置 指导教师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院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毛颖秋 女 实验师 基础医学院 13501326362 20030724mao@sinacn 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班级 学号 联系电话 项目分工 景泉凯 男 14针硕 20140931692 15210854958 设计及制作 王鑫 女 14针博 20140934184 15652608247 协调分工 卢梦晗 女 14针硕 20140931695 15210854836 设计及制作 邵千枫 女 14针硕 20140931693 18610344202 设计及制作 负责人简历 1 研究生期间参与工作情况:201510—至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研究生会主席201409—至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14针硕班班长201409—至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助管201409—201509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2 研究生期间先进事迹及获奖情况201510 组织带领班委申报优秀班集体,荣获北京中医药大学“十大优秀班集体”;201505 荣获北京中医药大学“仁和杯”第二届研究生创新大赛一等奖,据此撰写的文章发表在《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第31卷10期:1180-1181;201411 荣获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201411 由本人申报的大学生课题“针刺对骨骼肌钝挫伤大鼠NO-HGF-c-met信号通路的实验研究(课题编号:201310026023)”顺利结题;团队所具备的优势 1、 团队成员都是有过社会实践经验的同学,有着良好的默契和团队合作精神,敢于探索,勇于实践。2、本项目组参与人员有三位均有参与课题申请或实验设计的经历。能利用电子检索工具、图书等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掌握统计学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电脑,利用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四位参与人员都曾为学生干部并曾积极参与组织多种校园活动,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综合能力较强,信息、资源获取途径广而迅速。3、年级上有一定的跨度,有利于不同时期,不同工作的分配。

前期基础 科研创新是科研的必然需求。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身负重任,在完成科研课题的同时也应追求科学、高效。科研设备及技术的改进是我们每一个研究生所追求的。透射电镜(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生物样品制备大致分为取材、固定、漂洗、脱水、浸透、包埋、修块、定位、超薄切片及染色等多个步骤。所有这些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超薄切片染色是电镜生物样品制备的最后一步,染色好坏直接影响到电镜照片的质量。在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由于生物样品本身的反差低,需要经过重金属染色才能在电镜下显示清晰的超微结构。利用重金属离子对不同细胞结构的结合能力不同,使细胞内各结构对电子产生不同的散射能力,显示在荧光屏上产生不同的反差。目前我校使用的染色方法是漂浮式液滴法,即将铜网的切片面朝下倒扣在染色液滴上。这种方法操作时需要反复用游丝镊子夹取铜网,在倒扣前还要先确认切片在铜网的哪一面,需要把有切片的一面与染液接触。这样就非常消耗时间,使得染色时间长,同一批铜网染色时间前后不能保持一致。其次,切片只有一面与染液接触,染色不充分,且液滴表面易干燥,接触空气多,容易造成污染。在实际工作中,生物样品染色结束后通常会有各种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如不明原因的黑色铅污染。分析污染原因时常常因染色时间前后不一致而无法从时间长短上调整染色条件。为了避免上述方法存在的问题,本团队对染色装置进行改进,设计了改进型的染色装置。目的是大量染色时使得同一批染色的铜网,染色条件完全相同,时间上保持完全一致,染色液可以与空气隔绝,避免铅染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铅颗粒影响电镜观察。下图为采用新的染色装置染色后的电镜图:用新装置染色的大鼠皮肤 Bar=2μm 用新装置染色的小鼠耳廓。 Bar=2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