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纪念驿站

文档更新于2022-03-02 19:19|4.5分(高于98%的文档) |316|76




11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从土葬到火葬是一场革命,从火葬到生态葬也是一场革命。生态葬是指遗体火化以后,通过“草坪葬”、“海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随着土地资源的急剧减少和大量浪费,生态葬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生态葬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认为实行生态葬了以后无处寄托哀思。从而导致了生态葬的推进十分困难。2016年2月24日,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9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提出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四项主要任务。一是着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在骨灰或遗体公墓内集中安葬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和推广更多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安葬方式。在火葬区,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和骨灰立体安葬等方式,倡导选择节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选择节地型遗体墓位以及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二是着力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按照把握总量、扩大增量、优化存量的原则,通过加强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按比例配建节地生态安葬区域等方式,强化安葬设施的生态功能。三是着力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安葬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项目,强化人文关怀,积极提供便民高效服务。四是着力培育现代殡葬文化。要符合节地生态、绿色环保要求的安葬理念,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点、群众基础的殡葬行为规范。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地价的不断上涨,安葬费用也越来越高。很多普通工薪阶层无法接受高昂的墓地价格,但是又认为采用生态葬无法追忆亲人。因此,处境十分尴尬。“下一站”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此类问题。12 项目简介 “下一站”通过为生者提供一个追忆逝者,表达爱意的在线平台,从而极大的弥补了生态葬无地纪念的不足。用户通过在线注册,建立一个属于逝者的“站点空间”,申请“站点空间”需要出示逝者的死亡证明和相关信息以保障站点的真实性,防止恶搞或恶意攻击的

2现象。“下一站”提倡生态葬 ,并鼓励积极健康的纪念方式。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的安葬方式,积极鼓励生态葬。因此,“下一站”通过实行阶梯低价的方式,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行生态葬,对于采用生态葬的逝者,在各项服务的收费上给予一定优惠。根据用户差异性的特点,本网站提供各种站点模板或选择自己DIY来布置自己亲人的站点。在站点中用户可以延续实地扫墓的习惯为逝者送花、放鞭炮、摆放祭祀品、赠送礼物等等。本站点还增加了新的服务项目,如:在站点中为逝者撰写传记、添加生前相片、生活视频、生前贴身物品(电子图片)等来丰富站点,供用户随时追思,更好的记住逝者,这一板块还特设了留言功能给用户表达哀思。当然,站点的一切信息不可能对外公开,为了保证站点的私密性,本网站提出了管理员权限制。每一个申请“站点空间”的用户自动升级为该站点的管理员,其他的亲朋好友若想要进站点纪念必须向管理员申请访问权限,获得同意后方可进入。这样一来可以更好的保护逝者的详细资料,二来可以防止言论攻击。在清明节等节日时,“站点空间”还为众多亲朋好友提供多人视频服务,大家可以在站点中举行集体纪念仪式。 “下一站”的主要用户是80后和90后等能够接受网络纪念逝者方式的群体,其潜在用户是因客观原因而不能够前往墓地祭拜的人群。“下一站”以优质化、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立志成为倡导网络纪念逝者模式的引领者。由于目前网上纪念普及度较低。为此,“下一站”采取分阶段的线上+线下推广模式,前期以推广生态葬和网上纪念为主,扩大网站知名度;中期以提高服务为重点,将已经实行生态葬的用户转换为忠实用户,后期大力挖掘新用户,扩大网站影响力。对于盈利,“下一站”网站将采取站点分层收费的模式,用户可以通过付费方式定制个性化站点。编写传记的服务来记录下逝者的生平,供用户来追思,在清明节等节日时用户可以用购买礼物等方式纪念逝世者,本网站还提供平台给用户去追念那些逝去的明星伟人,满足用户的愿望。“下一站”充分考虑到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包括推广风险、竞争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决策风险等,并对于每种风险都提出了相应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同时,为了让生者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珍惜身边人、身边事,“下一站”推出了在线定制“死亡体验”服务。“死亡体验”是提供一种跳出来看世界的方式,是一种站在出世的角度,采取入世的态度来看自己、看事物、看生命、看世界的方法。一条通往内心,寻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