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高于98%的文档) |437|76
|1背景介绍电磁隐身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涉及材料、工艺、电磁等多学科领域 ,其应用从武器装备,到飞行器隐身,再到军用通信设备抗干扰,已成为未来战争取胜的核心保障。高温吸波材料,作为隐身技术的核心,在航空领域有着重要应用,成为各军事大国研究的重中之重。由于居里温度的限制,目前主要的高温吸波材料主要是电损耗型的吸波机理,与常温吸波材料相比,高温吸波材料的吸收频带短,低频吸波效果差。除此之外电磁波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增大。在机场,飞机航班因电磁波干扰无法起飞而误点;在医院,移动电话常会干扰各种电子诊疗仪器的正常工作。因此,治理电磁污染,寻找一种能抵挡并削弱电磁波辐射的材料——吸波材料,已成为材料科学的一大课题。因此,研发具有厚度薄、质量轻、频带宽、吸收强的高温吸波产品成为未来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2团队介绍队伍组成 :小组成员:张振闯,陶绘文,周昱昭指导老师:叶昉 副教授成员分工 :张振闯: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进度的把控并协调组员之间的工作。陶绘文:主要负责将产品推向市场、市场调研。周昱昭:主要负责技术的开发并将技术产品化。叶昉老师:提供指导和帮助。成员信息 :张振闯、陶绘文、周昱昭均为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04021402班的学生,参加过参与过 SiC、 Si-B-C-N陶瓷的 CVD制备及纳米强韧研究。叶昉副教授是材料学院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家级实验室成员,并参与了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温吸波 /结构型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协同设计 /制备基础, 51332004, 300万元, 20141-20181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
上项目: Si-B-C-N陶瓷的化学气相沉积机制与电磁波吸收性能调控 ,51472201 ,83万元, 20151-201812。3项目介绍本项目计划研发一款产品并将其投入市场,目前该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预计产品为石墨烯 /Si-B-C-N复合材料吸波片。可以用于高温下工作的电子产品的电磁防护以及飞机的隐身技术。本项目以经典的电磁吸波结构模型为指导,通过对石墨烯、 Si-B-C-N陶瓷的介电特性分析,结合两者的成型工艺,设计出石墨烯 /Si-B-C-N吸波复合材料的夹层结构形式。根据电磁吸波夹层结构设计对构成组元结构性能的要求,结合超高温复合材料实验室对 Si-B-C-N陶瓷和石墨烯结构性能调控研究基础,调节 Si-B-C-N陶瓷、石墨烯的结构和介电性能,调控 CVD制备参数,制备具备吸波能力的石墨烯 /Si-B-C-N夹层材料。采用波导法研究石墨烯 /Si-B-C-N夹层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电磁吸波性能,分析复合材料的吸波机制、探索吸波性能优化途径。并对优化之后的材料进行产品化,将其制备成吸波片。本项目首次选用由石墨烯和 Si-B-C-N组成的材料体系,通过结构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整,实现石墨烯 /Si-B-C-N夹层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优化,制备性能优良的耐高温吸波材片。经对国内外相关领域资料检索未发现类似研究思路和产品,因此,本项目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在导师指导下已开展了石墨烯和 Si-B-C-N的制备和结构研究。在石墨烯制备方面,实现了石墨烯在陶瓷基底上的直接生长在 Si-B-C-N陶瓷制备方面,采用 CH3 SiCl3 -NH3 -BCl3 -H2体系制备了非晶和纳米晶混合的 Si-B-C-N陶瓷。同时 ,研究了它们的介电特性,结果表明, Si-B-C-N陶瓷具备电磁透波特性,可作为阻抗匹配材料。4项目创新点( 1 ) 提出以 Si-B-C-N 陶瓷为阻抗匹配材料,石墨烯为吸波介质,设计制备吸波夹层复合材料,在材料结构和研究内容上具备创新性。( 2 ) 研究面向航空发动机高温结构 / 吸波一体化材料的需求,通过主动调控手段实现材料的吸波性能,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特色。( 3 ) 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的优点,在产品销售与产品服务时具有更高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