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高于98%的文档) |355|94
|1第一章执行摘要11项目背景随着网络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深入,特别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微信、QQ、支付宝、各类云盘、网络游戏、电子邮件等虚拟网络行为占据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其中,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9026万,相比2014年底增加1177万,网民使用率为131%。人们的网络行为已经不只是停留在虚拟社交层面,尤其当下正是国内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之际,第三方支付、P2P网贷、在线理财、网上炒股人们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网络财产。当然网络财产不仅包括金融资产,还包括照片、电子邮件、游戏装备等数字资产。然而,多数人们和网络服务提供商没有意识到在互联网欣欣向荣的今天,却有一个极大的隐患存在。这些网络财产多数是以账号+密码的方式存储,一旦用户离世,这份账号和密码是否也会随之而去,只留下无人认领的“网络遗产”。关于网络遗产的第一案发生在2004年11月,年轻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贾斯汀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时被炸死,其父亲约翰认为电子邮箱也是儿子留下来的纪念之一,他希望能够获得儿子在雅虎邮箱中还保存着的邮件,做成一本纪念册,然而雅虎公司在用户生前哪些信息可以公布给其父亲,哪些是不可以并不知情,因此,雅虎公司只能为保护用户隐私而拒绝父亲的请求。最后,约翰只好将雅虎公司告上法院。如果有一天人突然离世,亲人怎样去追查有哪些网络遗产?又该怎样才能继承其网络遗产?大多数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也未能针对去世用户账号出具具体遗产继承相关办法,用户资产随着用户的过世而消失。年轻一代越来越倾向于网络理财,支付宝、财付通成为普遍的理财、支付工具。网络遗产如何便捷地保存和继承,成为新的市场需求。图 1网络遗产问题
2本项目开发一款跨平台应用,在用户生前保存各类账号和密码,便于用户查询备忘,当用户发生意外时,根据用户生前记录在应用中的遗产分配意愿,为指定受益人追查和继承网络遗产提供最大便利。让网络遗产不再无人认领、更不再无法认领,解决用户使用互联网的后顾之忧,为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强后盾。12产品服务针对网络遗产问题,国外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型网络商业模式——“网络遗产继承”服务,如“Legacy locker”、“Death switch”。国内也诞生了首家网络遗产继承公司。但目前的网络遗产继承服务主要针对QQ、邮件、游戏等虚拟财产,而没有涉及第三方账户财产、理财资产等财产。且目前的遗产继承服务应用,多采用定期发送邮件确认,一定时期内未登陆等方式确定用户是否死亡。频繁确认会打扰用户生活,降低用户满意度。并且死亡误判率较高,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相较于传统备忘录类应用,本软件还提供网络遗产追查与继承功能,在用户生前自地设置哪些资产可以被继承,使得用户网络资产可以得到妥善处置。用户使用过程中,设置唯一主密码,分类保管各类账号、密码等信息;指定辅密码持有者,一键转发辅密码信息对对方追忆账号;选择性订立遗嘱(形式包括文字、录音、视频等);用户可设置若干辅密码以及需验证的最小辅密码数量;当用户离世后,受益人上传死亡证明后,后台开启“死亡开关”,辅密码验证成功就可追查用户网络遗产。软件目标不限于只是记录账号密码、遗嘱等信息,拓展为可记录用户生前不想为人所知,去世后又自愿公开的任何资料、日志等信息,遵循用户意志,供生者追忆。本软件有很好的实用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具有很强推广价值和商业价值,比其他同类产品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产品结构如图 2所示。图 2产品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