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装配钢筋混凝土框架++高效连接节点及设计技术研究

文档更新于2022-03-02 19:19|4.5分(高于98%的文档) |567|44




一、项目方案(计划、技术路线、人员分工等)1.项目计划装配式结构可实现绿色建筑特性,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构件节点连接方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影响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和建造速度,是影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的关键技术。我国目前装配式框架结构在节点处仍采用现浇手段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能,这一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装配式结构的发展,使其优点不能充分得到发挥。新型的节点形式和连接方式成为制约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难题,也是目前针对装配式结构研究的热点。因此,本项目拟研发新型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在保证结构优越的受力性能的基础上,实现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全装配作业。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含:(1)分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处构件间传力要求,结合预制构件加工及现场安装连接工艺,提出受力性能好、连接施工方面的新型全装配式框架节点形式。(2)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连接节点传力性能。(3)明确项目研发的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传力机制及节点区承载力验算方法,提出适当的保证连接可靠性构造措施。2.技术路线(1)进行现有装配式框架结构连接节点形式、装配式框架连接节点传力性能、PC构件生产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安装等内容进行调研。调研的方式主要通过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电子资源、预制构件厂及施工现场参观调研等,并形成文献综述报告。(2)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处构件间力的传递机理,设计传力路径明确、连接安全可靠的全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及其连接方式。(3)建立基于ABAQUS的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力学性能分析模型,分析节点受力机理,提出节点承载力主要影响参数。(4)基于分析结果,优化节点构造,实现节点、构件标准化、模数化,探讨新型框架节点承载力验算方法,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应用的有关节点构造建议、施工方法等。

3.人员分工项目组共包括四名成员,具体分工如下:尤增健:组长,负责项目的统筹安排,并且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随时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与所遇问题,搜集资料等。苑家豪、江忠画:负责资料检索、力学建模,结构分析,节点优化等。蓝晶鑫:辅助协同联系调研,节点加工方法、现场施工工艺等方面研究。对于每位成员主要负责的内容,其他成员也将充分参与、积极讨论、并给予充分的协助。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指导老师负责专业指导,保障项目组成员按阶段完成任务。实行组长负责制,统一调度,统一协商,合理使用经费、知识等资源;分模块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合作的能效。二、项目特色与创新点本项目的特色:本项目开发一种高效连接的全装配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节点制作方便,现场施工连接高效可靠,构件间传力路径明确,充分体现抗震设计理念,结构性能优越。本项目的创新点:(1)将开发的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应用于框架结构,可实现结构全装配化,现场湿作业大幅减少,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现场的安全文明;(2)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实现节点、构件生产标准化、模数化;(3)提出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三、项目进度安排项目运行拟分为五个阶段:201604~201606:前期调研,完成文献综述。201607~201609:分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处构件间传力要求,设计新型全装配高效连接框架节点。201610~201612:建立基于ABAQUS的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力学性能分析模型,分析节点受力机理。201701~201702:提出新型装配式框架节点设计方法和施工要求。201703:研究成果整理,撰写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