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高于98%的文档) |419|70
|第七章 财务分析 8一、项目简介基于中国传统乐器的逐渐消亡现象,以及国家现在大力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因素 。成立中国传统乐器组合,进行商演和公演,一方面是便于大家更好的了解传统乐器,另一方面方便想学习,研究的人,提供机会。1成立古典乐器的组合,寻找已经即将失传的乐器以及老艺人,组织成成熟的可演奏的古乐器乐队。其中知名度低,传承性难得乐器为主,其他乐器为辅,演奏的曲子以:姑苏行,琵琶语,苗岭的早晨,睡莲,铃兰,汉宫秋月,梅花三弄,渔舟唱晚等传统曲目为主组合命名为“十二觥乐”。2通过互联网进行推广宣传,制作网页,并开通相关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如 :以老艺人的人生经历为背景,乐器传统历史为辅,在网络上进行宣传。3对一些地方的民间传统乐队以及传统戏班子进行网络宣传,成为一个中介交流所,农村或者一些需要传统乐器以及戏班子的演奏,如婚丧葬礼等,我们负责联系,并收取一定费用。并定期的帮他们进行宣传。二、项目实施背景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有 56个民族,各个民族在各自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我国乃至全球的一笔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正是因为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曾经陶冶了一代代人,也让我们更了解各民族的祖先、习俗、文化,更加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然而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到了今天的 Web20时代,出现了各种耀眼炫目的音乐形式,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到底还有多少人群青睐,虽然我们的舞台一直留有传统民族音乐的一席之地,可是大多都是在专业的场合、及专业的音乐考试和赛事中、由专业的音乐人、或少数热爱者来表现,并未形成大众的普及和流传,特别是“ 80后”、“ 90后”沉迷在“非主流”音乐的青少年人群,传统的民族音乐在他们的心目中又是怎样的一个认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音乐越来越受到重视,如陕西的埙乐艺术、陕北混源道歌、陇州小调、合阳民间唢呐、汉中孝歌等,传统音乐需要被更多人所知,需要被传承,民族的
东西,不能被遗忘。所以我们进行传统乐曲组织,形成产业链,除盈利外,更注重保护与传承。埙所独具的古雅深沉、浑润醇厚、幽静深邃的音色和表风格恰恰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追求的“形神兼顾 ,养神为先 ,虚静养神”的气韵和特征 ,特别注重凝炼和提升内在生命力的文化心态和达“天趣自然之妙”艺术境界。不仅如此 ,古书中所记载的“伯氏吹埙 ,仲氏吹篪” ,“天地诱民 ,如埙如篪”、“埙唱而篪和”等等 ,均是我国古代以和为美的审美思想和“和为贵”哲学思想的反映。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古琴因其清、和 、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春秋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琴的创制者有 "昔伏羲作琴 "、 "神农作琴 "、 "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等说,由此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些乐器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 ,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 ,并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它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 ,而且通俗易懂。但是,在当今的青少年团体当中,这些乐器却备受冷落。用民族优秀的艺术镌刻入学生的心灵 ,可以在学生的心中滋养起民族自豪感 ,使他们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 ,同时 ,通过对民族乐器的学习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的中华民族精神。同时,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竞争的压力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的,清新、饱满智慧的民族乐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