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频车辆电子车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文档更新于2022-03-02 19:17|4.5分(高于98%的文档) |254|74




解释权归属本团队所有2 科技创新发展概况和最新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9达261亿辆,汽车152亿(私家车约占80%),约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11%。社会公众日常工作和活动需求的机动车出行需求和次数迅速增加,由此带来各类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公共交通轨道交通更不上人口的增长,造成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停车难、出行难、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凸出。交通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先进、成熟、高可靠的汽车电子身份识别技术用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化服务需求。这几年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极速发展,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当前已经进入到全面商业化应用阶段。RFID技术在全球市场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从技术原理上是非常可靠的。近几年来,世界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国家都将RFID作为一项增进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予以积极推动,加大对RFID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支持力度。近十年,各地公安机关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确保道路安全和畅通,在城市出入口和主干公路上安装了基于视频图像技术的公路卡口、闯红灯和测速等交通技术监控设备,进一步强化交通违法行为查处和城市智能化交通管控。在平安城市建设方面,各地政府在城市重点区域安装了大量基于视频的安防监测点,强化城市治安管理,提升社会管控能力。据统计,各级公安机关在高速公路安装视频监控设备13800个,城市安装视频监控设备56000个,公路卡口约16000个,基于视

解释权归属本团队所有3频图像技术的汽车号牌识别系统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加强车辆监管、涉车案件侦破和社会综合治安管理的主要技术手段和依靠,并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环境、照明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号牌识别率不高,加上视频图像识别不能有效辨别假牌套牌、故意遮挡号牌等违法行为,因此,基于视频图像技术的汽车身份识别效果难于满足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出行服务、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先进、成熟、高可靠的汽车电子身份识别技术用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化服务需求。近年来,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用于汽车电子身份标识的应用受到各地高度关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射频无线电波实现对汽车的自动识别,具有受环境影响小、识别速度快、识别率高等优点。目前重庆、南京等城市开展了基于ISO 16000-6B/6C标准的电子标识项目示范应用,在城市交通管理、路桥收费和环保限行管理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此,公安部、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编制汽车电子标识国家标准,推动超高频RFID芯片的国产化和产业化,规范和引领各地涉车RFID电子标识的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汽车电子身份识别的应用受到各地高度关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射频无线电波实现对汽车的自动识别,具有受环境影响小,识别速度快、识别率高等优点,在城市交通管理、路桥收费和环保限行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超高频车辆电子车牌研究产业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