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高于98%的文档) |473|84
|灸法技术创新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机密*4摘 要中国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辩证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药、针、灸、砭、导引为主的治疗方法。然而,很多年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的发展却停滞不前。为适应现代社会人民的健康需求,提供有效、快速、便捷、安全的中医治疗产品,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同时便于社区居民用于个人保健。本项目以艾灸疗法的应用创新为切入点,集中解决传统艾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控温难、烫伤、烟雾、掉火星、特殊部位无法施灸等诸多问题。在保留艾草燃烧时的药、热、烟、光四大理疗因素的同时,根据商业生产的需求,简化技术难度,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以艾炷贴为基础的适用于12种疾病的通用艾灸类产品。以艾炷贴产品为基础,在实现控温、控烟功能的同时,研制电子控温、数据传输、穴位动态监测等模块,形成通用灸、督灸、任灸、带灸、足灸、耳灸等灸类产品;同时研制其他疗法类产品,温针、无线电针、电子砭石产品、针灸罐一体产品、自动火罐、艾草提取物等。将电子技术与中医传统疗法相结合,实现产品的可视化、数字化。将互联网技术与中医传统疗法相结合,实现数据收集传输与整合,利用互联网营销策略,旨在为中医传统疗法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灸法技术创新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机密*5第一章灸法概论一、灸法概述灸法是中医针、灸、砭、药、导引五大疗法之一,是指应用高温(主要是艾草燃烧后产生的温热)或低温,或者以某些材料(对皮肤有剌激作用的药物或其他物质)直接接触皮肤表面后产生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图1艾草灸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适用的病种涵盖16类病谱、计461个病种之多。对于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眼和附器、精神和行为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就已经向全世界推荐了43种灸法的适应证。艾灸起源于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度时期,从各种材料施灸发晨到艾灸,形成了灸法。以《黄帝内经》为标志,初步形成了以“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精神、气血、津液等为基本理论。《难经》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灸法的理论体系。《针灸甲乙经》成为一部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专著。继《内经》之后,灸学发展史上重要的理论著作还有《针方》、《针经钞》、《明堂人形图》《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明堂三人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备急灸法》、《痈疽神秘灸经》、《膏肓腧穴灸法》、《针灸大成》等诸多专著。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中医学院、中医院,设置了针灸专业和专科,并建立了专门研究机构,使针灸在教学、医疗和科研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二、国家战略1国务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提出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力度前